北欧华人基督教会赫尔辛基福音堂历史(一) 1994-1997

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八日在赫尔辛基成立了“芬兰基督教华语团契”。成立会议有八人参加,会上讨论了由黄占竹弟兄于六月五日起草的“团契基本纲领”,选定缪进敏姐妹为会长。同年七月十九日根据会议产生“团契基本纲领定稿”,决定不设“会长”一职,由缪进敏姐妹,黄占竹弟兄担任召集人;纲领中只写出发起人姓名,不提召集人名字。八人参加会议,只有六人愿将自己姓名作为发起人写出。团契成立伊始,便明确不分派系,行政上归属于芬兰国际礼拜堂(IEC)。

自1994年9月开始,团契实行每月二次周日礼拜及周六查经制度。直至1997年4月,根据团契成长形势,改为每周日都有敬拜。礼拜地点随着团契成长和需求也有改变。开始在信义会差会教堂和Myyrmäki五旬节教堂。半年后,后者改为五旬节差会教堂。讲道人由二面芬兰教会安排。自1997年3月,全部礼拜在信义会差会教堂。

初期团契查经只有几个人参加,内容无系统。1995年末至1996年初连续半年由白西莲牧师和马利美牧师每月带领一次查经。1996年秋天开始采用美国康郡教会的初级查经资料,查经走向系统化。针对耶和华见证人的影响,团契在1996年组织了多次专题查经,并请博士主讲了三位一体的真理。自1997年6月,团契查经班分初级、中级二班,仍采用美国康郡教会的教材。

团契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祷告的重要。1996年8月成立了第一个家庭祷告会。在9月、10月相继成立了第二第三个祷告会。祷告会成了团契的细胞,祷告会的成员逐渐成长为团契的骨干。1997年4月成立了七人工作祷告会,它是后来团契执行委员会的模胚。随着灵命的成长,团契的组织结构不断趋于成熟,由最初二位召集人至1996年夏天,有了一个由朱乐华牧师祝福的同工会。至1997年5月,有了一个由吕亨利牧师和陈金城牧师祝福的执行委员会、一个同工会和各事奉小组。1995年6月团契建账,并逐步完善现金、管账、查账制度。

团契的赞美诗集于1995年出版,并开始不定期出版手写的中英文团契简讯,1997年2月芬华报诞生。芬华报是一份由电脑打印排版,团契出版的不定期小报。团契图书馆设在五旬节差会,于1996年9月进行第一次整理编目。团契在成长过程中培养了四为领会人。唱诗班和主日学的雏形开始形成。团契在1995年、1996年圣诞节主办了大型庆祝活动。1996年10月开始在Otaniemi 组织每月一次的小型学生学者福音聚会。1995年三位弟兄姐妹由团契组织在五旬节差会受洗。1996年一位弟兄和一位姐妹的孩子由团契组织在信义会差会受洗。1997年1月一位弟兄在赫尔辛基监狱受洗。

赫尔辛基华人团契是海外华人基督教家庭的一分子。团契的成长反映了欧洲华人基督徒的兴起。尚在襁褓期间,团契便受到海外华人基督徒的关注。美国康郡教会及基督教华侨布道会(COCM)贺金森牧师在1994年7月底便表示支持团契的成立。同年八月德育中文图书馆葛忠良牧师在 Hannover,以及柏林华人教会洪立明牧师在柏林,均与缪进敏姐妹促膝长谈,在道义上、灵性上和组织上给新生的团契巨大的支持和指导。三年来,基督教华侨布道会一直关注团契的成长并协调来芬布道的工作。贺金森牧师多次来芬指导工作。1996年6月张子江牧师和邓子明牧师亲自前来了解团契的发展情况。1996年7月美国康郡教会朱乐华牧师带队来芬进行布道和培训。1997年4月受COCM委托,郑金城牧师前来团契牧养一个月。团契正式宣布,向教会过渡。北欧华人基督教会二次派人来芬讲道,并举办夏令营,为我们培训骨干力量。

赫尔辛基团契又是芬兰社会的一分子。团契的成长得到很多芬兰基督徒的关怀和帮助。三年来,信义会参加帮助的有闵路加夫妇,李西缅夫妇,白光明夫妇,安马可牧师,马力美牧师,白西莲牧师,吕亨利牧师等。五旬节教会有 Eila Pelkonen姐妹,Jorma Lahikainen夫妇,Tapani 夫妇,Pauli Runolinna牧师等。白光明牧师和师母二位老前辈,为我们在异乡的中国后辈,用他们的生命树立了主内真爱的不朽榜样。

回顾团契的历史,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恩和赞美。是主耶稣基督亲自使团契成长壮大,只要我们一直仰望这位大牧人,他是信实的,他必将使团契在主内继续成长,直到他的再来。

北欧华人基督教会赫尔辛基福音堂历史(二) 2000-2006

2000年当时的信义会(芬兰路德教会)负责移民工作的牧师Orlando Molina帮助我们与信义会差会(FELM)主任Seikku Paunon会谈,探讨由差会在我们中间资助一位有负担的肢体在赫大学习神学的可能性。2001年二月四日团契执行委员会同意推荐黄保罗弟兄领取FELM的奖学金。同年四月十日由 FELM,团契代表缪进敏和奖学金领取人黄保罗签订三方合同。与此同时,自2000年开始Molina牧师帮助我们与信义会商讨在黄保罗弟兄学习神学期间资助一位有经验的牧者前来牧养团契。在各方商讨以及信义会的大力支持下梁淑姬牧师自2002年至2003年前来赫尔辛基但任华人牧师二年,团契经过八年成长在梁牧师带领下于2002年复活节成立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原执行委员会改名为长执会。同年修改团契宪章以适应新形势。在梁牧师牧养期间教会正气上升,对内重视灵命培养,对外合力广传福音,整个教会呈现出神的家的样式。

黄保罗牧师于2004年1月1日任职为芬兰华语福音教会牧师,任期二年,工资由信义会支付。黄保罗于2006年1月1日离任,赴芬兰信义会磐石堂任职。为了明确磐石堂主任牧师对华语福音教会在磐石堂活动的态度,2005年10月22日所有长执和被邀请的缪进敏共九人在磐石堂与主任牧师和黄保罗牧师一起会谈。长执会同意部分会员和财产自2006年1月1日迁入磐石堂。当时的长执会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开设早午二堂,早堂在国际基督徒活动中心,午堂在磐石堂。

2006年2月5日CECF联合执事会召开首次会议,建议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将来只保留一枚共同印章,早堂和午堂将保持统一的CECF会籍.并建议由IEC秘书来保管CECF会员的受洗档案.会议一致认为,一枚公章和一个会籍是保持CECF在主内合一的重要措施。

磐石堂主任牧师参加了2006年4月23日第二次联合执事会。主任牧师通知联合长执们他已决定在午堂进行会员登记,凡登记者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登记以后的教会只属于芬兰信义会,是一个新的教会。基于以上变化,第二次联合执事会声明:

1. 芬兰华语福音教会仍保留在IEC , 没有早,午堂之分。

2. 所有属于芬兰华语福音教会的有形,无形财产,如:图书,网站,通信邮件组,心韵诗班等仍归还华语福音教会。

3. 芬兰华语福音教会的会友是否参加KALLIO教会的登记,纯属个人意愿。

4. 建议联合执事会从登记之日起解散。

5月14日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决定取消早午堂之称,教会保留在IEC。黄保罗牧师当日下午也在磐石堂宣布类似信息。5月21日早堂执事会易名为芬兰华语福音教会长执会。5月25日开始着手进行教会事奉结构调整。9月3日教会大规模调整宣告结束。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在主恩中重新合一。

在2006年上半年,国际教会Timo Keskitalo牧师以及其他同仁们从教导,行政,管理,财务等各方面给予我们无私的援助。 国际活动中心成了我们名副其实的家。信义会HELSINKI和ESPOON教区作移民工作的牧师们不断给我们支持和帮助。五旬节教会牧师Samuel Yrjölä和Arto Sädeaho 在我们没有牧师的情况下,坚持对我们进行系统教导。这些芬兰基督徒帮助我们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们在主内的爱和无私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数位作移民工作的信义会牧师建议下,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在芬兰政府社团法宗教条款下登记。我们的会章通过政府专门律师审查,于2006年8月28日获得批准。会章中文版于9月17日发给会众阅读。在充分理解会章的基础上,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将在10月和11月进行会员重新登记。

弟兄姐妹们,让我们忘记背后的,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我们主耶稣基督直跑。

北欧华人基督教会赫尔辛基福音堂历史(三) 2006-2010

芬兰华语福音教会在神的带领下,经过四年的发展,于2010年4月1日成为北欧华人基督教会的第六个堂——赫尔辛基堂。在北欧华人基督教会牧师们的牧养下,本堂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同心合意地迎接神给我们准备的、最适合我们牧者的阶段。这段时间的发展请见神的幽默神的爱

北欧华人基督教会赫尔辛基福音堂历史(四)2011-2017

二零一七年五月六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六,芬兰差会教堂喜气迎客温馨满溢。来自北欧各兄弟教会的代表和芬兰牧师们与本堂肢体共同见证神的作为,在曾琦惠牧师按牧感恩礼拜和庆典上,共赞神的伟大和信实。140人亲临参加,有事不能来的芬兰差传牧师们都送来祝贺,体现了不分教派不分地区不分种族的主内肢体联合, 因为唯有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

神有自己的时间。从1994年的团契成长到2002年的教会,又在2010年加入北欧华人基督教会,我们一路有神的恩惠慈爱伴随;窄路崎岖,幽谷草地,成长了一代基督徒又兴起了第二代青年基督徒。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梁淑姬牧师再次担任教会牧师一年。与前不同的是,这次要我们自己发工资。神用一年的时间给我们在行政和财务上取得经验,在长牧分工和关系处理上得到砺炼。在提出聘请曾琦惠传道的愿望三年后,曾传道于2016年前来担任本教会牧者,于201756日由北欧华人基督教会牧师团按立为牧师。赫尔辛基福音堂向前跨出一大步。

任重而道远。羊群多牧羊的人少,愿越来越多的弟兄姐妹愿意侍奉主;庄稼多收割的人少,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宣教的教会。